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

襄阳市探索荆楚教育名家培养新路径

襄阳市教育局在最近实施的湖北省荆楚名师名家培养工程襄阳名校长项目中,对研训主题、课程、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系列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襄阳教育实践,培养领军人才。

研训主题:教育家精神导向的校长关键素养提升

襄阳市在十三五到十四五期间实施“襄派教育家”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启动了“省培计划”荆楚名师名家襄阳市名校长培养项目。市教育局通过层层推荐确定了40名培养对象,其中高中(含职高)校长10名,初中校长10,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17名,幼儿园园长3名。力图通过理论学习、政策分析、名校访学、跟岗研习、联合教研、实践改进、思想凝练等多种方式,促进学员使命感显著增强,治理能力显著提高,办学境界显著提升,立足襄阳立德、立功、立言,成为师生尊敬、社会认可、政府信赖的荆楚教育家,进而以这批名校长的示范引领,带动襄阳市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改革创新,形成引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的校长群体。

该项目为期2年,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在深入调研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了教育家精神导向的校长关键素养提升的研训主题,着力提升校长的四大素养:一是眼界素养,引导校长做“格局宏大”的领导者;二是客体素养,引导校长做“读懂师生”的仁爱者;三是专业素养课,引导校长做“业务精湛”的学习者;四是境界素养,引导校长做“治校有方”的行动者。

研训课程:探寻学校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解决方案

基于培养目标和研修主题,承训单位湖北阳光教育研究在课程设计上深度创新,变“输入”为“输出”,由给校长传授先进思想、理念、方略等变为校长在专家引领下研制新时代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方案。成果倒逼,激发、调动校长内在的学习、研究动力。

首先将培训课程主题设计为一个个解决方案。例如在“业务素养”板块下设计了八个解决方案主题课程:学校现代化建设规划、学校文化诊断与重构、建构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体系、学为中心课堂构建、数智赋能教育教学方略、形成完整的学校治理体系、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建立激励导向的学校评价体系。这些课程强调了授课人与学员的对话、研讨、共建。每次课程结束要求校长完成随堂作业,拟写解决方案整体框架或核心部分框架。“输出”倒逼校长由被动听课转向主动“输入”、主动建构,产出成果。

其次,要求学员在学习全程实施一个学校改进项目。校长入班之时,要求校长对自己学校的现状、问题和发展需求做出诊断分析,确定在两年学习期间依托授课专家、专业导师、学习资源等实施一项行动研究课题——学校改进项目。改进项目的要有开项论证、中期评估、结项答辩,最终形成严谨的课题成果报告。学员积极性很高,课题项目多种多样,直指学校关键问题。例如,有高中校长立项《“问题解决”课堂学习模式建构与评价》;有的学段校长合作立项《小学、初中、高中协作创新拔尖人才贯通培养路径》。学习、研究、实践三位一体,促进了校长“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此外,学习期间还给学员下达了“六个一”作业清单。规定写一组教育名著阅读笔记;写一组学校考察报告;写一组培训学习心得;写一篇学术论文;开展一个课题研究;设计一份学员论坛演讲PPT。这些“作业”成为学员的导学地图、结业必备成果,从而引导学员带着项目学习,带着问题听课,每人在“问题解决”中获得理念和素养的提升。

研训方式:构建多元赋能校长成名成家学习场域

培训作为校长“成名成家”的助推器、孵化箱,创新教学方式,为校长构建开放多元、赋能发展的能量场。襄阳名校长培训在培训训方式上进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答问式专业引领。专家报告、专题讲座是最常见的培训课程方式。一般由专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成果确定课程内容,主动权在专家那里。襄阳名校长培训,采用先调研,看校长对哪些重要政策、问题、教育现象有培训需求,具体有哪些困惑,想通过听课解决哪些问题。调研结果通过授课专家约请函传递授课专家,要求专家做“命题作文”“专题答辩”。授课前专家提交课件或授课大纲给培训单位审核。专家授课不是呈现自己研究成果,而是响应学员需求的专业引领。

寻访式深度研学。改变以往学校考察跟岗由培训单位指定,学员服从安排的方式。访校前征求学员意见,搞清楚三个问题——“看什么”“为什么看”“这个学校是否值得看”。或学员自己提出目标学校,或展示访校清单及推荐理由,请学员选择。学员带着明确的目标、问题走进“名校”核实、探究、对话,对照自己的实践醒思。变被动考察为主动访问,变走马观花为深度研习,变受访学校广告式推介为学员质询对话。深度研学,让学员学到真经,获得真知。

诊断式入校指导。培训班给学员安排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媒体三类导师。两年间组织导师多次深入到学员所在学校,观察学员治校实践,对学员深度访谈,与学校干部教师座谈,广泛收集数据,及时对学校工作给出诊断意见,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响应学员专业展规划、课堂研究、管理实践、成果凝练等方面遭遇的困难与问题答疑解惑,实施专业指导。学员非常欢迎这种培训培养方式,专家“一对一”指导,帮助他实实在在醒思问题,建构良方,突破专业发展瓶颈,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的跃升。

开放式跨界对话。教育家办学要有宏阔的视野,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校园做教育。为拓展校长的视野,在组班、授课、访学等多个方面做出“跨界”设计,构建多样态“跨界对话”场域。跨类组班,小学、初中、高中、职高、特校校长以及幼儿园园长一起组建班级,不同学段、类型的校长在一起构成异质班集体;跨学段访学,打破学段界限,所有学员跨学段访学、跟岗,跳出学段看教育;跨地域研修,学员先后到南京、常州、北京、宁波等不同区域集中学习、考察,跳出地方看教育;跨领域教学,聆听经济学家、军事家、法学家、企业家报告,跳出教育看教育。

文章转载自领教APP端 中小学教育情报

(内容来源:襄阳市教育局官网   作者:陈兴明、张博林   单位: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文化大道555号融创智谷B2-8楼   电话:027-87383557   

邮箱:4509455@qq.com   邮编:430074

Copyright © 2021 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